党建工作

党建工作

让服务成为一种习惯——记湖南理工学院优秀共产党员杨建新

作者:   来源:   时间:2011年07月08日 00:00

让服务成为一种习惯

——记湖南理工学院优秀共产党员杨建新

没有豪言壮语,却有着十年如一日的默默奉献。

没有丰功伟业,却将平凡的事业做得不平凡。

杨建新,这位湖南理工学院后勤处物业服务中心的管理者,8年间,别人没有看到他抱怨过或要求过什么,只看到他满脸的笑意和真诚的服务。他将数年的岁月都写进了工作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寸土地都浸染着汗水和真诚。在他看来,办公室就是他的第二个家,校园就是他的天地。数年来,他已经把服务的理念融入了血液里,让服务成为了一种习惯。

“不能服好务,我心不安。”

为了给师生创造一个优美而温馨的校园环境,他每天必会在早晨走遍校园的各个角落,仔细检查,以防物业工作有所遗漏。一旦发现问题,他便马上着手解决。他还会在老师上班、学生上课之前召集所有教学楼管事开会,布置一天的工作任务。他要求并带头在学生上课之前把一切早间工作完成。有一次,后勤处派他出差,但他在出差途中还不忘自己的工作,在车中给教学楼的管理员电话布置工作任务。由于太过专心,他连坐过站点都没有注意到,结果他不得不又沿路返回。对于工作他就是如此痴心,这份痴心来自于他的“不能服好务,我心不安”的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事无小事,每件事都得用心做。”

到办公室,他总是最早。一到办公室,他就开始了打扫卫生和整理资料。“这些事,让下属做不就得了。”同事很不解。“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自己就应该把它们做了,千万不要养成依赖的心理。”他却不认同同事的看法。

“事无小事,每件事都得用心做。”这是杨建新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对其他员工的要求。据同事回忆,就在一星期前,杨建新在整理一份资料时,发现有一个数据有问题。这引起了他高度重视,他开始追根溯源,寻找这个数据的来源以及出问题的原因。为了这个小小的数据,他硬是加班加点,牺牲了自己周末的时间,最后他终于找出了原因,并纠正了数据。其实这个数据对整体工作并没有产生什么影响,有人便笑他傻,他却不以为然,认为做任何事都要用心,只有做好了小事,才能做好大事,只有注意细节,才能把握整体。

“杨老师让我感受到了勤劳的震撼。”

人类所创造的一切都是由勤劳换来的,勤劳的人最值得人们敬佩。杨建新就是这样一位勤劳的人。“杨老师让我感受到了勤劳的震撼。”实习生李同学这样说道。

物业中心的人经常看到这样一幕。工作忙碌时,就餐的时间,杨建新总是捧着一盒饭,站在门口快速地吃着。同事们都感到奇怪,一位“领导”,工作又不用他直接做,怎么也不回家吃饭,而是在岗位上吃盒饭?其实同事们都知道,他这是为了节省时间。特别是每逢学校重大活动时,他更是“没命”地工作,习惯午睡的他,也渐渐取消了午睡。

有一次,妻子病了,他将妻子送到医院后又急匆匆地赶回了工作岗位上。妻子在他离开时嘟嚷着:“你要是离开了就不要再回来。”杨建新憨笑着,随口说着“马上就回来”,最终还是离开了医院。其实,他的妻子也明白,丈夫的工作算不上什么重要工作,做的事业算不上什么大事,但是,做不好就是影响学校声誉和形象,影响师生员工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大事。面对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他选择了牺牲个人利益,因为学校也是他的家。

“把服务变成一种习惯。”

为了能更有效更广泛地服务师生,杨建新在实践中不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他建立了“服务——寻找需求——满足需求——服务”工作机制,将服务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寻找师生们的需求,并不断满足需求,为师生们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而努力。

“我们要常想,我们为师生做了哪些服务工作,我们应该把服务变成一种习惯。”他经常这样告诫他的员工们。他这样说,也这样实践了。他在校园里安置了意见箱,一旦发现师生们有什么需求,便马上尽最大努力满足需求。同时,他也会深入到老师和学生们当中去,去了解他们的心声,倾听他们的诉求。有一天中午,一位同学反映在南院有几个垃圾桶坏了,他听闻这个消息后就立即赶到现场,经过确认后,他立刻让人当天下午就对垃圾桶进行了维修。像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也难怪他的同事会说,“老杨啊,真是一个闲不住的人!”

杨建新就是这样一个人,深爱自己的工作,十年如一日,默默无闻地为广大师生服务着。“我所做的算不了什么,比我优秀的人多的是。不管处在怎样的环境中,我都会全心全意为师生们、为这个美丽的校园服好务,特别是作为后勤人,我们更应该把服务变成一种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