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工作

党建工作

有爱就有春天——记湖南理工学院优秀共产党员蒋志平

作者:   来源:   时间:2011年11月02日 00:00

有爱就有春天

——记湖南理工学院优秀共产党员蒋志平

面向一汪湖水­,听春风拂叶的千言万语,如水的温柔­丝丝屡屡­在缀满绿色的柳枝上,­低回着春天的梦呓­。踏着暖暖气息的校园小径,顺着风指的方向,我们走近了那些最平凡、最真切的理工人。他们平凡的故事,像似春天的细雨,无声无息,却又丝丝沁心。

学习中,有勤奋,也有坚强

“家乡的土地,回忆起来都是朝霞铺地的火红,或是夕阳铺地的血红,抑或是贫瘠的土黄,这似乎就是它的个性,那浓重的让人感到实实在在,触手可及的颜色,就像幸福一样不曾远离。当视线刚刚窜到幸福的角落,苦难就悄悄地袭面而来。我的生活总是与这厚重的土地一样,被生活的河流冲洗得千沟万壑。我曾试图在父亲劳作过的地方去追寻,然而追寻到的却只有院中的老屋,还有和牛蹄一同印在土塬上的脚印。”这是笔者从蒋志平的散文《别了,土源》摘录的一段。从中,我们读到了蒋志平那些艰难的日子,还有无奈之余的坚强。对于他来说,是6年前的一张来自湖南理工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改变了他的命运,让他有了走出大山的机会,来到洞庭湖畔的爱心学府。

2009年6月毕业后,蒋志平便在后勤处办公室开始了他熟悉而又陌生的职业生活。对于一个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新人,有太多的工作内容需要他不断的搜集、了解、掌握、研究和创新。

在信息化社会,加强后勤同全校师生与社会的沟通和交流,加强后勤的宣传报道,对于提高服务质量、展现后勤风采、树立后勤形象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为此,蒋志平在后勤处领导的指导下,逐步建设和完善了后勤处网站。2010年,后勤处网站被评为学校优秀网站。一向爱钻牛角的蒋志平发现后勤水电、土木、五金维修工作量比较大,许多师生的报修申请往往由于程序多、渠道少等原因被延后。此后,他便常常浏览其他高校后勤网,翻阅高校后勤相关资料。2010年5月,在征得后勤处处领导同意后,蒋志平着手创建了“后勤零星维修网上报修平台”,该平台在2010年8月底正式投入使用后,大大提高了后勤零星维修服务质量和效率,受到了广大师生的高度好评。

“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有不断的进步。”这是蒋志平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为了不断夯实个人写作基础,抓好后勤宣传工作,他时常跑到图书馆借阅相关书籍,并慢慢养成了摘录、剪报等读书习惯。最开始在《湖南理工学院报》发表后勤相关新闻消息,后来逐步在《岳阳晚报》、《湖南日报》、《中国教育报》发表各类新闻消息、评论等文章。这些从小到大的报纸见证了蒋志平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的历程。“湖南省高校后勤基建信息网”、“中国高校后勤网”、我们经常能看到“湖南理工学院”的字眼。正是在他的积极努力下,学校被评为“2010年度湖南省高校后勤基建系统信息宣传工作先进集体”,其个人也被评为“2010年度湖南省高校后勤基建系统信息宣传工作先进个人”,另有2篇新闻稿分别被评为“湖南省高校好新闻一等奖”和“湖南省高校好新闻三等奖”。

工作中,很踏实,也很认真

“对外不丢学校的脸,对内不丢后勤的脸。”工作中,蒋志平始终保持着这样一个原则。这种高度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来源于他对学校、对后勤的热爱和忠诚。

时间回到去年10月一个星期五的下午,后勤处接到岳阳市绿化委的通知,要求学校在两天内准备好申报“全国绿化先进集体”的材料以备参评。临近下班前,蒋志平接到处领导的通知,要求在第二天的下午提交申报材料。看通知、查档案、打电话、写报告……作为后勤处的文字秘书,他义不容辞地接过了这项艰巨任务。饿了就吃盒饭,困了就爬在办公桌上休息,直至凌晨4点多他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休息。第二天的早上7点,他又出现在办公室。就这样,第二天的下午,他硬是将《自评报告》、《数据统计表》等相关申报材料全部准备到位,并及时报送岳阳市绿化委。让人欣慰的是,通过岳阳市绿化委、湖南省绿化委的层层筛选之后,最终,我校成功入选“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参评单位。

后勤处办公室主任张志刚回忆说:蒋志平在后勤工作中很踏实,肯干事,也能干事。在2009年的甲流防控工作中,他在做好繁多的本职日常工作之余,主动要求担任甲流信息统计员。每天都准时向校领导提供最新、最准确的发烧人数、留观人数、住院人数等甲流防控基本信息。经常是忙到凌晨一两点。甲流刚刚得到控制后,他自己却得了重感冒,躺在了医务室的病床上。

为了积极配合学校、后勤做好两型校园建设工作,发动学生主动积极参与“两型”校园建设,他在2010年9月召集了一批有责任心、环保意识较强的学生成立“湖南理工学院环境保护协会”,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先后指导和组织学生开展了校园清扫、学生义务植树,参与岳阳市“创模”宣传等活动。并创造性地协调后勤物业中心,将校园部分绿化带以勤工助学的形式交由学生打理,鼓励学生无偿承包学校山坡维护,这也是学校绿化的亮点之一。

生活中,是老师,也是亲人

“大学期间,我得到了许多老师和同学们的无私帮助,今天我当然应该接过这根爱心接力棒,力所能及的关心帮助他人”。生活简朴的他,始终不忘关心和帮助那些家庭困难的学生。这种“爱”来源于他对学校“爱心育人”的深切感触和感恩。

笔者采访了一名来自宁夏的回族学生李成刚。当提及蒋志平时,他激动的说:“蒋志平是我哥,他是我读书以来碰到的最好的老师,尽管不是我们任课老师,却给了我们最好的教育。他经常如亲人一般地关心我。”还是在去年6月一天的中午,蒋志平接到了来自李成刚的投诉电话,说是学校开设的清真窗口不够清真。蒋志平当即赶到了南院食堂,详细了解了相关情况,并及时将相关情况向后勤处有关领导做了汇报。去年8月份,学校便为这些回族学生专门开设了清真食堂。随后蒋志平便经常对李成刚问寒问暖,并给予他一定的经济帮助。

原来李成刚是宁夏南部山区的,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因为宗教和经济问题,他经常在学校食堂只吃米饭不吃菜,偶尔会到外面的牛肉拉面馆吃一顿。蒋志平深有感触地说“我也是宁夏南部山区的人,我也曾在大学饿过肚子,所以我更能理解像李成刚这样的学生的心情”。

笔者还从一些同学的口中了解到,蒋老师经常用微薄的工资请经济困难的学生吃饭,并想尽办法给他们提供兼职岗位。环境保护协会内部设有一个特别的岗位——爱心助学岗。这个岗位主要是为了帮助协会中的一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而专门设立的。蒋老师经常为学生介绍家教,介绍学校一些有劳动报酬的工作提供给学生。协会中的同学们都称道:蒋老师为人随和亲切,平时经常和我们聊天,问问我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就像哥哥一样。

听着春天节节滋长的声音,理工的校园,优雅的故事一页一页。正像蒋志平说的那样,“有爱就有春天”。我想,正是许许多多像蒋志平这样默默奉献的理工人,让理工的春天得以更加绚丽灿烂。(学生记者\唐小玲)